们看见一条留言:“还是看红利基金,只有分红基金才是基金。”
这一阵市场环境,让中证红利低波这类基金大显身手,投资者认可度极高。
不过留言并不准确。红利基金中“红利”是指策略,意思是专挑A股中股息率最高那些股票来买,具体如何操作,可以看此文章《天团策评:为什么说红利低波基金是标配?》
半句“只有分红基金才是基金”,话题转到基金分红。那这个判断吗?
先把结论放在这:基金分红可以改善投资体验,但用是否分红来衡量基金并不准确。
基金分红本质是基金将已经获得收益,以现金形式派发一部分给基民。
如果只在乎资产有没有增加,那基金分红只是把净值一部分变现,没有给基民增加新收益。
如果也在乎投资体验,那基金分红还是非常“提气”, 尤其在弱市中或基金封闭期,基金分红消息于苦守中基民来说,可以起到增强信心作用。
提兑现收益有利于长期持有,且分红可以节约基民在做止盈决策时心理成本。
在什么情况基金公司会考虑分红呢?通常有以两种场景:
(1)合同约定常规分红。这种分红基民影响不大。如果基金不分红,基民也可以赎回基金份额,完成减仓和止盈等操作。
两者差异在于,现金分红可以给基民省一笔赎回费。另外,有些基民“恐高”。基金分红净值降,就增加了这部分基民吸引力。
(2)高位减持。在市场情绪特别高涨时候,基金经理高位减持,获利不再买股票,而是选择给基民分红。这种操作具有择时考虑,基民是有重要意义。
基本了解基金分红以,新问题现了,“基金分红频率是怎么样?投资基金两年了,怎么没收到过分红通知?”
根据基金合同规定,原则基金一年至少要分红一次,但是事实,由于基金分红是有条件,很多基金不满足条件,自然无法分红。
基金分红条件:
(1)首先需要盈利;
(2)分红,每份基金份额净值不能低于面值(一般是1元);
(3)当期现净亏损时,不能进行分红。
自2021年A股市场整体震荡漂移之,很多偏股型基金都亏着呢,自然没有盈余用来分红。
当然,大概率赚钱债基还在分分分。2023年以来,基金分红总额已超1000亿元,分红主力都是债基。
可见,能分红基金必然是赚了钱,以“分红”标签识别基金,有一定作用。但还有很多基金赚钱但分红不多,基民需要主动判断卖点,主动止盈实现获利。如果以分红作为寻找基金标准,就会失一批基金。
基民要理解,是净值涨带来了分红,而不是分红带来了净值涨,买基金,还是以赚钱能力为准才靠谱。
基金公司要分红,基民只能被动接受吗?这就要说到基金分红两种选择:现金分红、红利再投资。
现金分红,是指将分红钱以现金形式,给到投资者账户。这是大部分基金默认分红方式。
红利再投资,是指投资者将分红派发现金再次投到基金,结果是投资者基金持有份额增加,相当于再次申购(免申购费),一般来说需要基民手动选择这一方式。
具体怎么选?们结合三种场景给大家讲:
1、债基选红利再投资
红利再投资是比较理想债基分红方式。因为大多数情况,债基风险相较低,投资者希望用长期投资方式持续吃利息。这种情况如果选择了现金分红就是被动车;红利再投资分红方式则有利于利滚利。
2、主动管理型基金选现金分红
现在市场不,大多数主动管理基金在亏钱,达不到分红门槛。当主动管理型基金开始分红时候,一般就是市场起来了,基金经理要止盈。这种市场选择是基金经理判断,们应该尊重基金经理判断,以现金分红方式落袋为安。
3、小而美特殊基金选红利再投资
有一些基金规模控制非常严格,动不动就通过限购、分红方式控制规模。
因为这种基金需要通过小众策略或者挖掘中小盘股票获得超额收益,规模一旦扩大,调仓换股限制多,带来果将是策略失灵。
这种基金可遇而不可求,如果刚在“车”,并且希望跟着基金经理长期获利,就应该选择红利再投资方式增加基金份额,以免“被动车”。
最,照例是一张总结图。
本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,今可能发生改变,仅供参考,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。基金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。基金产品由中基金、长城基金、华夏基金、东方基金、兴全基金、泓德基金等机构发行与管理,商行作为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投资、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。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,基金管理人管理其基金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保证。
本页面引用机构投资观点由第三方金融机构提供,仅供参考,不代表商行观点。在任何情况,本页面中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不构成广告、要约、要约邀请,也不构成任何人投资建议,仅供交流使用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须谨慎。